血色大地 - Timothy Snyder

血色大地 - Timothy Snyder
Photo by Julia Taubitz / Unsplash
猶太大屠殺造成五百七十萬猶太人遇害,我們絕不能將之視為一個難以理解的抽象數字,而是要時時牢記:這是個別死亡事件發生了五百七十萬次的結果。

1933至1945年間,在希特勒和史達林兩位獨裁者的統治與政治角力下,德國與蘇聯之間的東歐國家 — 包括俄羅斯西部、白俄羅斯、波羅的海三國、波蘭與烏克蘭 — 遭受了巨大浩劫,造成超過一千四百萬人喪生。

大饑荒與大清洗

第一次世界大戰催生了蘇聯的誕生。繼列寧之後掌權的史達林於1920年代末推行五年計劃,意圖加速經濟發展。他強制推動「農業集體化」並打壓富農,但由於生產效率低下、工具匱乏和氣候因素,導致了烏克蘭大饑荒。即使在饑荒肆虐之際,史達林仍持續強徵糧食,進一步加劇災情,最終致使至少三百萬烏克蘭人喪生。

隨著歐洲法西斯政權崛起,史達林將農業集體化的失敗歸咎於政敵和富農,指控他們為敵國間諜,藉機肅清異己,鞏固政權。1936年至1938年間,他發動了大規模清洗,將政敵、大量農民和少數族裔處決或流放至「古拉格」勞改營。大清洗共造成近七十萬人死亡,其中烏克蘭人佔五分之一。史達林將這些行動視為預防性屠殺,以防止戰時內外勾結,但事實上絕大多數受害者都是無辜的。

蘇聯的這些暴行當時鮮為人知,直到冷戰結束後才逐漸披露。除了史達林封鎖消息外,納粹德國的崛起也使西方國家基於外交策略而親蘇,幾乎沒有相關報導。

納粹德國入侵蘇聯

1941年,希特勒為了掠奪蘇聯的自然資源,撕毀《德蘇互不侵犯條約》,入侵波蘭東部。德軍蓄意讓數百萬蘇聯戰俘餓死,並在佔領區大規模槍殺波蘭知識分子和菁英。他們計劃通過飢餓與屠殺來清除當地人口,為日耳曼民族騰出生存空間,同時削弱他們認為低等的波蘭文化和政治結構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蘇聯也曾於1940年在波蘭境內對波蘭軍官和知識分子進行大規模處決,史稱「卡廷森林慘案」。德蘇在波蘭境內共造成二十多萬知識階層的死亡。

猶太大屠殺

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的暴行廣為人知。然而,在廣泛槍決和使用毒氣殺害猶太人之前,希特勒主要是沒收他們的財產,將之驅離出境,趕往蘇聯廣大的領地,或設置猶太特區隔離。隨著東線戰況逆轉,藉由入侵蘇聯來解決猶太問題的計劃破滅,納粹種族清洗政策的主導者海因里希·希姆萊提出了「最終解決方案」:建立滅絕營,以工業化方式處決猶太人。

波蘭境內共建立了六座死亡工廠,其中奧斯威辛集中營最為惡名昭彰。納粹在東歐佔領區共殺害了約540萬猶太人,一半通過槍決,另一半在毒氣室中喪生。


作者史奈德指出,我們對猶太大屠殺的認知往往聚焦於德國猶太人和奧斯威辛集中營。但事實上,大多數遇害的猶太人來自東歐,而最多猶太人遇害的地點也不是奧斯威辛,他們通常是在荒野中被槍決的。

人們對於這片血色大地了解得太少,但這段慘痛的歷史卻是我們需要銘記的。希特勒與史達林都試圖用極端手段來改造世界,當理想無法實現時,便將責任推卸到特定族群身上,最終導致了大規模的屠殺。

「在戰爭仍未停歇的當今世界,任何試圖通過暴力與仇恨來實現烏托邦的嘗試,都可能釀成人間煉獄,我們必須時刻警惕。」

本篇與華藝電子書合作。